因为他早就得到了消息。
    丰臣秀吉统一日本之后,将关白一职让给自己的外甥,自称太阁。
    “关白”
    一词出自《汉书·霍光金日磾传》:“诸事皆先关白光,然后奏天子。”
    到了日本,逐渐演变成类似宰相的官职。
    丰臣秀吉治国有方,日本结束战乱之后,一时间发展迅速,国泰民安。
    他见日本已经安定,突发奇想,要去到一个更广阔的空间施展一番,首先征服朝鲜,再征服大明,最后远征印度,建立一个亚洲大帝国。
    朱翊钧想起小时候,冯保给他将抗倭的故事,就曾提到过,日本人脑子不好使,只知道冲锋陷阵。
    看来几十年过去了,日本人的脑子有了不小进步,都开始异想天开了。
    朱翊钧立刻召集群臣议事——要不要即刻出兵,援助朝鲜。
    不出意料的,大臣们众说纷纭。
    有人主战,有人主和。
    主战一方认为,丰臣秀吉虽对朝鲜用兵,但目的不是朝鲜,是大明。
    这一点,显而易见。
    主和一方则认为,丰臣秀吉这些年风头正劲,与他开战,就算大明最终胜利,也是两败俱伤。
    为了朝鲜,花这么多钱,死这么多人,不划算。
    不如加封丰臣秀吉为日本国王,让他退兵。
    提出此建议的是兵部侍郎石星。
    而表示强烈反对的正是皇太子的老师朱国祚。
    朱国祚听了石星之言,气得不过上下尊卑,当着朱翊钧的面,大骂道:“此等辱我大明国威之计,你竟能在御前堂而皇之的说出来!”
    朱翊钧听他们吵,吵完之后,问石星:“加封丰臣秀吉,须得派遣使者,爱卿可有人选?”
    一听这话,石星就明白,皇帝更倾向他的建议,便说道:“臣府上有一位门客,名为沈惟敬。
    他曾在王江泾单骑突围,救出时任总督胡宗宪。
    也跟随其父在到日本经商,精通日本语,对日本风土人情了解,最适合不过。”
    “沈惟敬,”
    朱翊钧重复这个名字,“还救过胡总督。”
    “正是。”
    “简修,”
    朱翊钧突然变脸,“带人去他府上,把这个沈惟敬抓了,下诏狱。”
    石星甚至没反应过来发生了什么,立即跪地求饶。
    朱翊钧看着他:“潜通外国,倡倭奴乞封虽不是你的主意,但你愚蠢,识人不清,难堪大任。”
    “朕以后不想再见到你。”
    这是让他主动请辞。
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

.
.